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352的博客。

镜头记录历史,影像见证时代;贴近生活,关注民生;是我们摄影人不懈的追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马仙:深深的辙印   

2015-11-24 12:40:28|  分类: 马仙诗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东社老乡《马仙:深深的辙印》
深深的辙印

马仙

年纪大了,额头上的皱纹越来越深,脑海中会联想起年少时家乡土路上深深的车辙。

那是牛车经年累月在乡间路上滚过而留下的印迹,那是载滿我童年记忆的故乡街头的车辙。

说起牛车,现在的人们大概会想到那种牲口拉的橡胶轮。其实,胶轮车的历史并不长。橡胶车轮是近代工业的产物,胶轮马车传入内地农村是民国晚期的事,上世纪五十年代马车才逐步代替牛车成为普通的运输工具。

胶轮马车,我们老家称为胶皮大车,也叫马车,因马拉而得名。说是马车,其实更多是用骡子来拉。一般说来,马比骡子跑得快,但是拉车不是马的强项。骡子脾气好,而且拉车比马更有力气。

在胶皮大车出现之前,中国的畜力车一般是铁轱辘车,我们老家称作“铁足子车”。说是铁轱辘,这种车轮其实是木制的,比后来的马车车轮直径要大得多。木制车轮的外缘用铁钉钉着铁箍,故而在我们老家被称为"铁足子",像马蹄上钉上铁掌一样。

这种铁轱辘车轮没有弹性,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行驶,一颠一簸。赶车人手执鞭子,骄傲地坐在车头,打着哨子,一摇一晃,享受着颠簸的快乐。

铁轱辘车没有滚珠轴承,需要用油脂来给车轴润滑,所以车上总吊着个油瓶子。走到哪里都带着。是牛车必备的附件。

铁轱辘车拉起来很沉,走不快,当时的路面又是土路,骡马都拉不动,只能用牛拉。所以说起铁轱辘车,指的就是牛车。

我小时候,马车还很少见,公路也不通,土路上能见到的车主要是“铁足子”牛车。

毎当雨天,"铁足子"车在泥泞的路上滚过,车后便留下深深的两道辙,像两道壕沟。天清风干后,便像刻划在街面上的版画一样,牢牢地留下耒。来往的牛车,习惯地顺着这两道辙,愈碾愈深。牛车过后,两道辙中间往往留下冒着热气的堆堆牛粪,一不小心,踩了两脚,牛粪粘在鞋底,一直踩到自家门口,耳边响起母亲的责备声。 

在牛车时代的晚期,马车的出现是一件很新潮的事,赶马车比现在开奔驰还要牛。赶车人多是年轻后生,头上箍着花毛巾,腰里系着蓝布腰带,鞭子一甩,小曲儿一唱,风光得很呢。

牛车早已进入博物馆,而那深深的两道辙却一直留在我的心头,随着年龄的增长,又深深地印上了额头。

马仙:深深的辙印 - 东社老乡 - 东社博客
 
马仙:深深的辙印 - 东社老乡 - 东社博客
(图片来自网上)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