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352的博客。

镜头记录历史,影像见证时代;贴近生活,关注民生;是我们摄影人不懈的追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东社镇重修魏孝文庙记(录自清光绪八年 《交城县志》)  

2015-03-23 11:30:32|  分类: 东社村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东社镇重修魏孝文庙记
录自清光绪八年 《交城县志》(附 译文)

东社镇重修魏孝文庙记(录自清光绪八年 交城县志) - 东社老乡 - 东社博客

碑文原文:

东社镇重修魏孝文庙记      
邑人  丁镇午

交邑西四十里东社镇有魏孝文庙。旧无碑记,俗传孝文庙,不言魏也,于是有汉文魏文之疑。

考之邑志,曲里西社皆有魏孝文庙,二村东社邻村也,相违咫尺之地。县西北一百六十里许有孝文山,昔魏孝文避暑于此,上有庙存焉,故名。县北一百六十里许有下马城,为魏孝文往来下马之处,及一统志所载魏孝文避暑之谷,俱磪然有据。此庙虽无考,然以类推之,其为魏孝文无疑。至汉文之说,不闻焉。

夫孝文,魏之贤主也,在位二十九年。《纲目》书其善政二十五,以亲政居十三,自居丧外;书礼乐之事二十八,而书始者七,以亲政居二十;书崇先圣兴学校之事八,以亲政居其五;至祀孔子,《纲目》特以如鲁城书之,与书过书至书进至者又异,由此观之,其往来此地意必有爱民之事为人思慕不忘者。因立庙祀之,遂踵而效之,虽久不衰。

斯庙之建,想亦视西社曲里相沿而兴。询之父老,其创是二百年间事,或为修邑乘者所未见,故不之记。庙在镇之西南向,旧殿三楹,中祀孝文帝,左祀忠惠利应侯狐神,右祀龙王,钟楼一楹。新建东廊三楹,盖自是庙貌焕然矣。门人郝生时敏承众首之命,嘱记于余,余略询始末,参以旧闻,谨记之。

碑文大意:

交城县城以西四十里的东社镇,有座魏孝文帝庙。过去这座庙没有碑记,民间俗称为“孝文庙”,并没有确认是“魏孝文庙”。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孝文帝,一个是西汉的孝文帝,即汉文帝,一个是北魏的孝文帝,即魏孝文帝。这个孝文庙到底祭祀的是哪位孝文帝呢?这似乎是一个疑问。

据交城县志记载,曲里村和西社村都有魏孝文庙,这两个村与东社相邻,近在咫尺。而在交城县城西北大约一百六十里处有孝文山,当年魏孝文帝曾经在这里避暑,山上至今留存着魏孝文帝的庙宇,孝文山也由此而得名。县城以北一百六十里处有村子叫下马城,相传是魏孝文帝往来下马的地方,该处还有《一统志》一书所记载的魏孝文帝避暑的山谷。这些都是明确的佐证,由此推论,东社的孝文庙显然是祭祀魏孝文帝的庙宇。至于汉文帝的说法,则找不到相关证据。

魏孝文帝,是北魏时代的贤君,共在位二十九年。宋代朱熹所著的《资治通鉴纲目》一书中,记载了魏孝文帝在位期间的许多业绩。记载的善政有二十五种,其中他亲自主持的占十三种;记载制定典章制度二十八项,其中创始性的制度七项,孝文帝亲力亲为的占二十项;记载的八件尊崇先圣兴教办学的大事中,孝文帝亲自过问的有五件。《资治通鉴纲目》这本书在记载孝文帝去曲阜祭祀孔子的时候,特别用了”如鲁城“(按:鲁城即山东曲阜)这样的字眼,显然这跟说“过鲁城”、“至鲁城”或者“进鲁城”的分量是不一样的,可见朱熹对魏孝文帝的评价是很高的。由此可以想见,这样一位贤明的帝王在交城山区一带来往时,必然会有爱民的善举被传颂不忘,因此后人兴建庙宇来祭祀他,对他的追慕和怀念历久不衰。

由此推测,东社这座孝文庙的修建跟曲里西社的魏孝文庙缘由是一致的。据当地老者介绍,这座庙创建约有二百年之久,这大概并不为交城县志修撰者所知,所以在旧县志中没有记载。

这座庙在东社镇的西南。原先有三间大殿,中间一间祭祀的是魏孝文帝,左边一间祭祀的是狐神,右边一间祭祀的是龙王。庙里还有一座钟楼。这次经过整修,新建了三间东廊房,庙宇面目焕然一新。

我的学生郝时敏先生受东社镇众位尊长之命,托我撰文记述重修魏孝文庙这件盛事。我对这处庙宇的来龙去脉做了一番考察,并参考了以往的一些传说,写下这篇碑记。

(碑文译稿由马德撰写)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5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