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352的博客。

镜头记录历史,影像见证时代;贴近生活,关注民生;是我们摄影人不懈的追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杨志舜:童年的记忆  

2016-03-18 12:08:32|  分类: 东社村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一、 煤站的地磅

在我小的时候,大约是1956-1958年期间,东社村的东头,现在郝继恒家院子内,有个煤站,就是收煤、售煤的地方。本地的人们或担或牲口驮运来卖给煤站,煤站再卖给交城、文水平川的马车或铁足老牛车。那时人们往煤站上担煤,都不论斤称,而用的是量具驮(注1),说的是一驮煤多少钱,而人们在集市上交易,粮、菜等大都用的是老式的杆秤。可是就在那时我们村的煤站里就装了个地磅,可以把马车赶上去称重,在当时我觉得是很神奇的,至少在交城山区来说是先进的计量器具了,也是我村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现代计量器具。

二、 乡政府的发电机

在西社水电站(注2)没有建成以前,我们这一带人们夜间照明大部分人家用的是煤油灯。在山区个别地方睡觉时甚至点一会儿松木明子来照明。那时候,见个电灯觉得很新鲜,只有在村里放电影时见一下电灯。到了1958年驻在我们村的乡政府,买了个小型柴油机来带着小型发电机来供乡政府的夜间照明。当时就安装在张争和家院子的东房内(后来解如在住上),发电工是南堡村人和儿(后来移居沙沟村)。到了1960年西社水电站建成发了电,供上了几个大村用电,乡政府的发电机才停用。但西社发电站发的电也很不稳定,时好时坏。真正的用电稳定是到了1965年深秋才接上了大电网,这也算我们这一带的用电史吧。

三、 粮食加工

在五十年代,,我们这一带磨面用的是水磨和旱磨,而碾米都是用石碾。可在1959年时我村的粮站就引进了在当时也算是先进的两台机器。一台一条龙面粉机和一台小型碾米机。面粉机安装在现在天主堂的正房内,在楼儿底的东棚下安了一台锅拖机(一种蒸汽机,以烧煤为动力)来带动面粉机,碾米机是用一台小型柴油机带动。这些机器的出现使我觉得很神奇,所以留下了很深的影响。由于柴油机和锅拖机给出的动力,没有电动机稳定,效益甚至不如水磨坊。而当时我们村还没有大电网,所以这些机器只存在了不长的时间,县局就又收回去了。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是我村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粮食加工机械了。(2016年正月)

注1 :驮,是过去小煤窑挖煤工从坑下往地面运煤的一种工具,是用荆条变成的长方形筐子,筐子底部装有木制底盘,上面安了四个铁制的小轮,煤窑的巷道里有简易铁轨,靠挖煤的窑工弯着腰拉着前进。一驮煤大约有一百多斤。煤窑上卖煤也是以驮为单位计价。

注2:西社水电站建于1960年,地址在西社村西,利用文峪河水的落差发电,是文峪河上游地区的第二座小水电站。第一座水电站是崖底村水电站,大约在1958年之前建成发电。崖底村在文峪河水库库区淹没区,全村在水库修建时搬迁。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