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352的博客。

镜头记录历史,影像见证时代;贴近生活,关注民生;是我们摄影人不懈的追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文水的山 文水的水(上)  

2017-02-01 18:44:13|  分类: 交文故乡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“交城的山,交城的水,

不浇交城,浇文水。”

这首传唱数百年的民歌,把文水、交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,如兄弟,如连理,绵锦牵牵,不可分离。然而也给人一种错觉,文水似乎无山、无水?其实不然,文水既有山,又有水。山,挺拔,秀美;水,多纹,充沛。

古县志云:文水“左带汾、文,右襟龙、虎。商岩雄峙,汾水环流,谷口羊肠。扼雍陕之咽吭,面临西河,北通燕赵,依山阻水,屹然壮邑焉。”诗一般的词句,赞扬了文水的山,文水的水,文水优越的地理位置。

无论古人,还是今人,都讲究阳宅、风水,其实就是居住环境。宋元丰八年(1085),文水汾、文二河涨溢,旧县城被淹,县令薛昌移筑县城于西山之下南张陀(章多)村。历宋、元、明、清及今,已近千年,县城倚山而居,再无水患。时代更替,山河依旧。当我们敬佩古人无比智慧的同时,更应褒赞那紧挨县城,由南至北,蜿蜒不断的座座青山。

距县城西南25里,神堂村北,是著名的子夏山,海拔1690米,周长24里 。子夏山原名隐泉山,因孔子弟子,卜商,字,子夏,设教西河,游憩于此,故名卜山,又名商山、子夏山。子夏山石壁峭立,古迹繁多。文水古八景中,子夏山占有四景,什么“商山叠翠”、“悬崖瀑布”、“隐泉春水”、“石门浪雪”, 还有那千年石室、古柏、残碑、庙址………

千百年来,赞扬子夏山的诗词很多。如:宋 汾州通判 赵瞻写道:

山因贤师成令名,人心仰止悬青冥。

文侯北面款山扄,石室至今犹南倾。

邑人 王毓秀写道:

层峦一片绿云浓,子夏祠堂在北墉。

东接晓光凝翡翠,西衔晚霞长芙蓉。

…………

千百年来,子夏山是文水县人的骄傲,文水从古至今,尊师重教,人才辈出,有赖儒家文化的根植与滋养。子夏山下神堂、孝子渠、东夏祠、西夏祠、北夏祠等不少村庄,以此令名,是对子夏先贤的永久敬仰与纪念。

子夏山不远处有座光统头山,岭峰高峻,太阳一出,便先照在其山顶上,因而得名。也有的说是因汉光武帝刘秀统兵于此,有一山峰叫前锋台,而得名。旧时山上有白云顶寺、真武庙、文昌祠。每年三月初三,来此进香的人很多,号曰“西顶”。山上幽深盘曲,松柏丛翠,也为本县一胜境。

距县城西20里处有座陶山,绵亘蜿蜒,百岩竞秀,相传唐王曾在此憩息,因而得名。文水一带,唐王游览、休憩的传说很多,如到玄中寺进香,在子夏石室(隐唐洞)隐憩,随从大书法家虞世南留“石门宕雪” 手笔等等。传的多了,或许就是真的了。

陶山不远处有座双峰山,也是陶山的分脉。旧志云:“此峰自麓至巅,卓立万仞,云霞飞绕,花木阴浓,望之甚有奇致。”或许是县人对此山有特殊的青睐,所以用古大陵县名“大陵” 冠称,谓之大陵山。之后,我们熟知的大陵山林场、大陵湖、文学刊物《大陵风》等,应该也都缘于此吧。

说罢子夏山、光统头上、陶山、双峰山(大陵山),再说龙王山、白虎山、柏茆山和熊耳山。

龙王山紧靠县城,县人习称西山。旧志载:“在县西五里,上有龙王庙,右有一泉,曰白水泉,甘冷异常,亢旱祷之辄应。庙之东,邑令刘乃桂建厅三楹,题额曰:“白泉烟雨”, 有联句云:“望云不引群黎领,喜雨惟铭长吏亭。”四月八日,邑人宴游之地。”

如今,文水城址扩大,座座楼房依山而起,条条大道直通山麓,昔日的龙王山已成为人们天天锻炼、游览、赏玩的地方。所说的龙王庙、厅楹早已不知所踪,代之而来的是新建的盘山小道和遥遥相望的两座八角亭。南面的亭修筑较早,并立有一碑。碑文云:“文水,古大陵之地,县城,旧谓凤凰城。撮山川胜概,修河水奇观。依山傍水,人杰地灵。吕梁高速公路倚西山而建,筑亭于上,取名凤亭……余至而四眺,美哉山河。”可惜,后来此碑不见了。

八角亭旁边是块平地,四周绿树叠翠,鸟语花香。晨练的人们在这里跳舞、唱歌、打太极、览风景,还有一些游兴未余的年轻人会攀岩而上,直至峰顶。峰顶有座半截炮楼,是抗战胜利后阎军修的。炮楼的建筑材料多是人和山羊运上去的,山羊是爬坡能手,两边绑几块砖,比人都跑得快。像这样的炮楼在逶迤不断的山脊上还有好几个,阎军一定是想居高临下,永远控制文水,谁想不久文水便全境解放。站在炮楼的残壁上鸟瞰山下,县城、乡村、河流、田陌尽收眼底。

白虎山在龙王山西南处,因曾有白虎居住而得名。近代,文水境内已无老虎,据说苍儿会有一种叫石虎的动物,现在也很稀少了。县志中记载白虎山的内容很少,但我想,既然有老虎出入,一定山势险峻,森林密闭,人迹罕至了。

县城北13里,北徐村西的那座山,就是柏茆山。旧志记载,山上建有三皇、后土并十代名医、子孙圣母等庙。正月十六日,士女竞往这里进香祈祷,以禳除不祥。明、万历年间,县令文养浩又增建孙真人庙。每年二月初二,做卖买的、游山玩水的探亲访友的,多会于此,场面十分壮观。山上郁郁葱葱,古柏森列,柏树纹理都向左纽,是本县古八景之一,称“寿宁怪柏”。 椐北徐村民讲,上世纪50年代初,柏茆坡药王庙周边还有柏树500余株,后药王庙被拆,左纽柏树也逐渐绝迹。如今,二月初二,北徐村柏茆山上还有会,但大不如前了。

熊耳山,在县城西北30里,周家山村附近,因山形状类似熊耳得名。此山又名崇山,松柏亭亭,蒙翳山谷。山上有座洪胜寺,寺内长有牡丹一本,高约丈余,根扎于窟,鲜艳异常,可称国色。

熊耳山牡丹在旧志中多有记载,并赋于不少美丽传说。如清康熙十二年《文水县志》中说:“旧传开放之时官民观者无数,寺僧嫌其扰杂,以滚汤泼绝。忽一日见红衣妇人入寺,觅之无踪,牡丹复生,人以为神。邑人田畴读书于此,开放尤盛,人以为祥,今无矣。”

2013年《文水古今》第1期登载郝履安老师的《漫话文水牡丹》一文。文中谈了熊耳山牡丹、周家山牡丹以及西山脚下则天故里南徐村牡丹,并引用舒元舆《牡丹赋序》中“天后(武则天)之乡,西河也。有众香精舍,下有牡丹,其花特异。天后叹上苑之有缺,因命移植焉。”一段,说明早在唐代,文水西山一带就有牡丹种植,且品种特异,武则天后让其移植于京城长安。试想,其牡丹若能开放至今,足能与山东荷泽、河南洛阳牡丹相媲美。

文水的山 文水的水(上) - 于无声处。352 - 352的博客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3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