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352的博客。

镜头记录历史,影像见证时代;贴近生活,关注民生;是我们摄影人不懈的追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马仙:生活中总有一条河  

2017-02-19 20:32:57|  分类: 马仙诗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东社老乡《马仙:生活中总有一条河》
生活中总有一条河
马 仙



在我的生活经历里,总伴着一条河。无论是生我养我的故乡,还是走南闯北学习、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。

老家的村庄北面紧靠着山,村南是奔流不息、清沏见底、滿满荡荡的文峪河水。文峪河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一一汾河最大的支流。不过在我的感觉里,似乎这条支流的水不仅比汾河水更清,而且比汾河水的流量还大。因为我长期工作的学校就在汾河岸上,休息日茶余饭后在流经校门口的汾河河堤上散步,总拿童年生活中的文峪河水与眼前的汾河水相比较。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的错觉,其一,文峪河水注入汾河下游,而我天天守候着的是汾河中游;其二,儿时人小,感觉河水很大,或许童年的时代河水本比后来的大。但无论是文峪河还是汾河,无论水大还是水小,那水总是清沏的,只有大雨之后,山洪暴发,河水才会因泥土的冲入而变的混浊,但不久又会变清。那真是如歌里唱的,"清悠悠的水来蓝圪盈盈的天"。

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,曾经在那边陲小城工作过两年多的时间。凡是去过佳木斯的人都知道,浩浩荡荡的松花江水穿城而过。水面宽,船儿来往如梭,此情此景常会联想到那首老歌"清早船儿去呀么去撒网,晩上归来鱼呀么鱼滿舱"。这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,星期天我们几个大学同学会到厂子附近的松花江上,或划船或戏水或在岸边散步。那清灰色的江水至今记忆犹新。

我晚年生活在东海之滨的上海。算来已经在这里住了整整八年。无论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黄浦江,还是由西向东贯穿整个上海市的有名的苏州河,或者是我家小区附近纵横交错的小河浜,以及小区里的人工湖水,统一的一个颜色,即绿色。我这才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唐代骆宾王七岁时写的《咏鹅》中"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"。原来,江南水乡的水真是绿色的呀。其原因,我想是天气热而产生浮游生物之故吧。休管它什么缘由,反正水总是绿色的,我常常把这绿色的水作为南北方差异的标志之一。

我在上海的住宅楼南面是一个池塘,站在阳台上便可看到一池碧绿的水面。那是我每天出入必经之地。每每经过湖畔,我总免不了重复一句:"看那水绿的,没有我家乡的水干净"。老伴总重复地答到:"我从小生长在上海,上海的水就是绿色的,绿而干净。"于是乎,我俩边走边闲聊了起来,绿啊,灰啊,清沏啊,不厌其烦。也是人老了,古稀之年,没话找话罢了。但这各种颜色的河水,正是我对70多年来从北国到江南许多大江小河的亲切记忆。

我记着家乡清澈的文峪河,记着北疆浩荡的松花江,现在我上海这个江南水乡的大都市,这里的江水湖水成为我晚年生活的一道风景线。

见惯了北方河流的清澈或灰暗,我总是惊诧于上海之水的绿。从前,我总觉的所谓绿水青山,是由于青山而映绿了水的。但是在并无青山的上海,却也到处是绿水。尽管上海大街小巷两旁栽满了四季常青的香樟树和桂花树,但绿树的绿色总归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来染咉那江河湖泊。那油油的绿水,定是水自身所为。这绿色招引着所有定居于上海,或者来上海旅游的人们,注视那水绿而摇荡。

那醉人的绿色,仿佛荷叶铺在水面;那奇异的绿,那柔柔的绿呀!那样嫰,那样软,撩人去触摸,也勾人遐想。

于是想起家乡山前的河水,村边的泉水,大柳树下的井水……

故乡的水,凛冽清爽,总想两手撩起一口水好好尝尝,甜美而沁人心脾的滋味让人一辈子忘不了!

(2017年2月19日于上海随笔)
马仙:生活中总有一条河 - 东社老乡 - 东社博客
 

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